Zhanjiang Jishi Xueyuan
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催生了留守儿童现象。少年儿童的心灵是脆弱、敏感的,同时他们的可塑性和感知力又是最强的,只要政府、家长、学校、社会及时有效地对留守儿童全面、全程关爱与陪伴,他们会回报阳光与微笑,让我们一起来为留守儿童编织一张温暖的“关爱网”吧!
政府举措
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陈劲科长,他介绍了湛江市关爱留守儿童的多项举措。早在2016年5月,湛江初步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数据库,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并实施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关爱教育,切实促进其身体、心理、品格健康成长。湛江市逐步形成有效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模式,不仅从物质上关爱,还在生活习惯、精神层面、心理健康等全方位关爱,取得良好的效果。
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重点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厕所、浴室、卫生室等办学条件,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和用餐需求。2014-2017年我市规划投入89710万元改造提升农村薄弱学校1188所,预计新增班级233个、学位13955个、寄宿学位5927个、就餐学位6259 个,进一步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外出务工家长以各种方式关心留守儿童,增强其做好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心理教育,主动回应留守儿童心理诉求,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交流,对学习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激发其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留守儿童法制安全教育。对留守儿童积极开展导师关爱、结对关爱、心灵关爱、志愿关爱、活动关爱、家教关爱、安全关爱等行动,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促进了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妇联不仅是妇女的“娘家人”,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也开展各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坡头区妇联引入专业社工队伍,为当地留守儿童开展自信心提升、朋辈交往、兴趣培养、安全教育等一系列小组活动。此外,坡头区妇联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各爱心组织、社会团体和爱心志愿者搭建桥梁,为留守儿童开展各类特色关爱活动。
在记者的《湛江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对策调查问卷》(教师卷)的“针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您的想法和建议是?(多选题) ”当中,55%共86名老师选择“公益慈善团体关爱、定期定点帮扶留守儿童”,可见公益慈善团体在该项工作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爱留守儿童一直是各公益组织的“热门项目”。赤坎区联合多个机构共同举办赤坎区留守流动儿童夏令营活动;志愿者组织联手举办多次为留守儿童义卖。
细化建议
在我市现有行动的基础上,许多关注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专家研究者都纷纷提出建议。
建立更多的留守儿童活动中心
上一期文章介绍了分界小学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经验,该校的叶校长提出:“因为五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分界小学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这种模式效果很好,在我们湛江的农村开展、复制下去是可行的。我期望政府牵头组织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实施,组建以学校为基础,整合村庄、团委、妇联、关工委等资源组成队伍,确定工作进度、时间表,同心协力来关爱留守儿童。挑选合适的学校、村庄可以做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湛江多增加这样的机构,打造成‘湛江模式’,努力解决留守儿童变为问题儿童的问题,争取让外出打工的那些父母安定、放心。”
申请反哺
湛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本专题调研采访中,“劳动力输入地政府向输出地政府经济援助,资金专项专用于留守儿童各种保障服务”这一想法多次被提出。他们纷纷表示,这是创新之举。不少老师建议了另一种反哺方式——如留守儿童需迁往父母工作地读书,请当地政府给予支持、政策倾斜解决学位。
设置亲情平台
廉江市石城镇初级中学校长何飞鹏建议:家长的关爱要归位,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责任。主动与子女的任课教师和监护人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设置“亲情平台”,提供“亲情电话”,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等,加强学生、家长、临时监护人、教师四者之间的联系,互相及时交流,指导督促家长承担起应有的家庭教育责任,另外还要搭建家长与学生沟通平台,加强亲子间的交流,加深亲情。
建寄宿学校
学校是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家庭教育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学校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何飞鹏建议:建“留守学生”寄宿学校,加强留守儿童管理。注意学习、行为、安全、卫生等全方位管理,建立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把学校建成“留守儿童”之家,让他们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和谐。
何校长还建议,现在很多乡村小学都成了麻雀小学、甚至空心小学,教育资源闲置,可不可以将这些小学与附近的初级中学合并,建成9年制寄宿学校?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班级帮扶制度。班主任要下乡家访,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加强家校联系,对留守儿童家庭及生活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实施结对帮扶制度。教师结对帮扶,以及在班级开展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老师、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亲情进行补偿,使留守儿童走出孤独和忧郁。
(来源:湛江晚报 文/图 记者 骆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