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jiang Jishi Xueyuan
有些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就存在着缺憾。一直以来,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在上学时总遭受旁人的冷眼,导致他们极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如果教师再不给予关注,他们很可能自我封闭,造成各种心理问题。特殊儿童在普校随班就读,让他们找回自信,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岭南师范学院和湛江市第十六小学联合创建了“湛江市第十六小学资源教室”。
湛江市第十六小学占地面积不足10亩,场室非常紧缺,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和岭南师范学院的蔡瑞美老师石梦良老师克服重重困难,腾挪摆置,在学校广播室腾出了一块地方,改设为资源教室。本着以人为本,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办好特教事业,在学校有限的资源环境下毅然开展融合教育。在专家蔡瑞美老师和石梦良老师的指导下,创建资源教室的议程有序进行。
湛江市第十六小学召开特教相关会议。2017年11月7日在本校会议室召开特教相关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学校的吴彩凤校长、李水佺副校长、张小娇副校长、台湾特教专家蔡瑞美教授、岭南师范学院特教系石梦良博士、相关的老师及家长。会议内容有:给老师的一封信、IEP测评、特教生的安置。
为了让老师们知晓在我校开展融合教育,首先对我们的老师进行宣导。让老师们心中有数,了解在普校即将要成立的“资源教室”。
岭南师范学院特教系石梦良老师亲自来到学校为老师讲解了有关特殊需求儿童在普校进行随班就读的事项。
蔡老师给老师们的“一封信”。阐述了其中个案的种种“症状”,这些“症状”对周围的影响乃至要对其进行干预和正确的引导。这“一封信”是蔡老师在与学生、家长多次深入细致的交流,并设计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后写成的,承载老师浓浓的爱和责任。蔡老师和石老师以个案的研究者、疏导者身份对我们老师发出“爱的呼唤”。老师们都深深被感动了,大力支持学校资源教室的创建,并积极做好各项配合工作。
这“一封信”承载着孩子的渴求,却无法用语言去表达。于是蔡老师和石老师以个案的主人身份对我们老师发出“爱的呼唤”。
做好入班宣导,通过这位“特殊”同学的故事,引发全班同学对他的关心和理解。
为了让班上的同学更加了解这位“特殊”同学的所需。蔡老师在2017年11月8日,进入特教生班级宣导。听完宣导后,同学们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通过文字、卡通、视频等做宣导,同学们被深深感染了。内心深处萌发诚挚的爱。
个别特殊化教育会议和特殊推行委员会议
召开特殊个别化教育IEP会议和特殊教育推行委员会议。蔡老师在特推会上总结了湛江市第十六小学创建资源教室的经过,并提出了相关的讨论事项。吴校长对蔡老师“未来资源教室仍然由岭南师范学院与湛江市第十六小学共同筹划”的提议表示高度赞同,并对蔡老师和石老师对资源教室的创建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学校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创设的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课程体系表示赞赏,对老师们以及资源教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表示钦佩,并表示为了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的发展而努力。
“特推会”上,来自台湾特教的专家蔡瑞美老师以及岭南师范学院特教系石梦良老师为我校开展融合教育做了充分的指导。
此次特推委员会议为我校开展特殊教育之“融合教育”的推行提供了专业的指导,有效地推动我校融合教育建设和发展。湛江市第十六小学将秉承“以爱为源,因材施教,快乐读书,健康成长”的育人理念,让孩子站在融合教育的正中央,以资源教室为阵地,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通过科学有效地实施“融合教育课程”来推行幸福教育,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
特推委员合影。所有人员都为能参与“推进特殊学生融合教育”这个充满爱心的工作而感到高兴。
在校领导的组织和岭南师范学院特教系的精心指导下,召开了个别化教育会议。到会的有岭南师范学院特教系专家、博士、学校的行政人员,任班老师,资源教师以及家长。
个别化教育会议讨论了个案的实际问题,并做出相关的决策。
志愿者们每天每节课的教学记录。
创建“资源教室”的美好回忆
在蔡老师的指导、志愿者的协助下,我校成立了第一个简单的“资源教室”。
高校志愿者们也协助我校建立资源教室。是的,从简陋开始,一点一滴总关情。
心合力布置资源教室
感谢志愿者们的付出
我校的资源教师也亲力亲为,把资源教室(一)架构起来。
岭南师范学院特教系的志愿者们认真地做好每天个案的教学记录。
志愿者们也要认真的跟踪课程的进度备课
特教系的志愿者对特教生进行了课程教学。
每天都有特教系的志愿者们跟踪教学
特教系的志愿者们在教学
这是资源教室二
有校长的支持,资源教室问题迎刃而解。
蔡瑞美老师给校长提出的要成立“资源教室二”,吴校长二话不说,并亲自督导和参与。在一天的时间内就想办法腾出空间并购买了所需品。所以第二间资源教室就也快速成立了。
布置资源教室二
蔡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布置资源教室二的情形。凡事都亲力亲为,深深感染了我们的校长。
这是同一天内下午资源教室二的情形。不得不佩服我们的校长办事迅速有效,为我校成立的“资源教室”点赞!
让我们记住蔡老师的大爱:教育爱心,教育情怀。我们都是幸福的!
到校检查“家长学校”创建工作的领导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资源教室,对我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推进融合教育的做法表示赞赏。
我校对“资源教室”这一块都有收集资料,训练记录反馈,完成上级任务,教研分享,开展融合教育,建立资源教室档案。
十六小的资源教师叶鸿燕(左)和志愿者们就“特教”话题进行了交流。大家互相鼓劲加油!十六小在普校成立资源教室是赤坎区乃至湛江市第一个付之使用并对学生个案的教学跟踪辅导、心理梳导有序进行着的。每个个案都开IEP会议,并有详尽的记录。
资源教室二的分组教学一室
在资源教室(二)分组教学一室学习的情景
资源教室二的分组教学二室
在资源教室(二)分组教学二室学习的情景
吴彩凤校长每天亲临资源教室,出谋划策极大可能的去完善所需。
陈家松主任(中)也做了很多的后勤工作,使我们的资源教室所需很快就到位了。
与班主任一道展开了“转介表”填写的会议
校领导对学校融合教育的现状和开展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做了阐释,对资源教室的功能做了说明,对资源教室运作流程、训练工作要求等做了严格的规定。让我们的资源教室逐渐稳步开展。
湛江市第十六小学以教师、学生发展为本。学校充分利用周边的高校(湛江岭南师范学院)资源建立合作共同体。
在普校成立资源教室是刻不容缓的教育大事。我们只有走出去,去取经、去学习。相信我们也可以出成效的。
所谓共融的学校重视全人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效,待人接物和身心健康。
台湾特教专家指导资源教室如何正确摆位更加有利于教学。
有幸参加“特教”的学习与观摩,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教育教学使命。
有幸聆听台湾特教专家的课程,带给我们丰富的内涵和人文的理念。在大陆的普校开展融合教育势在必行。要办好特殊教育也是十九大提出的重中之重的提议。
本校资源教师叶鸿燕作为一名普校的老师,凭着自己的爱心教学在小学服务了二十多年,也是第一次接触“特教”。但有信心在这块“净土”上开花结果。
我校对开展融合教育(随班就读)非常的重视。除请有专门的专家指导外,还外派叶鸿燕老师参加2017年广东省普校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培训。
资源教师可能面临的挑战
1、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运作可借鉴的经验很少。
2、普校追求教学质量压力与关注特殊孩子的教育可能发生冲突。
3、一般一所学校只有一个资源老师没有形成一个团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明白教育同时也是育人的一个过程。在普校开展的融合教育是让每个孩子接受公平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真谛。特殊孩子进入普校,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对我们的学生可以进行最美的德育教育。
作为学校的“资源教师”,我们的工作平凡而艰辛,但我们为自己能做好这项工作而感到自豪。
一位德国哲学家曾用一句很有诗意的话来诠释教育:“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共融教育就是摇动、推动、唤醒那些残缺生命的力量。虽然融合教育的路并不好走,但是我们相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定能携手为特殊需要的孩子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学期末后期的一些记事
资源教室就是为有需要的儿童而设,我校的“特殊考场”就是专门为此而开设的。要让孩子感到学习上的快乐,我们也会幸福的!
由岭南师范学院的李德深副书记、蔡瑞美老师及石梦良老师等的督导及带领的志愿者团队协助下,我校“资源教室”的创建和开展都不断的在完善,感谢所有的付出与关爱!
在总结会上李书记发表了内心的感慨:感谢十六小吴校为他们的师范生搭建了实习平台;感谢蔡老师、石老师对十六小“资源教室”的亲自督导;感谢叶老师的协助,同时对志愿者们的工作表示肯定和赞赏。并鼓励他们继续坚持做好这项工作。
我们拥有专业的导师和优秀的志愿者团队。
志愿者代表发言
蔡老师等为志愿者颁发了“优秀志愿者”证书,吴校长为志愿者们颁发了“聘请证书”。
学生的需求在哪里,特教就在哪里